海安:原名海岸,因海水經常侵淹農田,取“永不揚波”之意,改名海安。
曲塘:傳原當鋪巷北端有一河灣,名曲塘,鎮以塘名。一說:因溝塘如網,河道彎曲,故名。
角斜:原為海灘,清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為費姓經營十大鹽場之意,名費家灘場。因灘地傾斜,呈現尖角之勢,改名角斜。
李堡:地處海防前哨,古稱赤岸。明為防倭寇沿海設有七堡,此為七堡之首,后改稱李堡。
西場:明為鹽場,設西場司,后成集鎮。因與東場相對得名。
隆政:原名龍震,后改今名,鎮人民政府駐地道士橋。此橋建于2000年之前,由道士集資修建,故名。
雙樓:以境內郭樓、新樓村莊名得名。
胡集:原名胡家集,為胡姓聚居地,故名(個人推測)。鎮人民政府駐地王家樓(現已移駐328國道邊),清朝時王姓在此建一小樓,故名。
仁橋:以境內東仁橋、西仁橋得名。
雅周:清時有周姓居住,為人謙遜文雅,考中秀才,故名。
南莫:以莫姓居多,故名。
老壩港:因境內老壩港口得名。
舊場:原名角斜場。清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大潮沖垮海堤,鹽場被淹,村民移至費家灘,故稱舊場。
沿口:原為海灘,因村沿河口建成得名。
丁所:原稱甸村,后因丁姓居村東首石橋口,改名丁家所。形成集鎮后改今名。
壯志:取壯志凌云之意得名。
韓洋:因村旁池塘呈三角形,故名。
北凌:以北凌河得名。
立發:傳春秋時是遣發服徭役人水上交通口,三十六鹽場運輸必經之路。宋建石橋一座,故名立發橋。鎮以橋得名。
南屏:因地處海安鎮南首,形成屏障之勢,故名。鄉人民政府駐地馬王溝,因地形似螞蝗,得名螞蝗溝,后諧音改稱馬王溝。
海南:因位于海安鎮南側,故名。
海北:因位于海安鎮北側得名。
古賁:以境內古樓和賁茆莊得名。鄉人民政府駐地姜家橋,因姜姓居住橋旁得名。
章郭:以姓氏得名。
青萍:以境內有青萍港得名。鄉人民政府駐地環頭莊,傳曾有一蒼龍過此,回頭返顧,故名。
張垛:張姓聚居的垛地(個人推測,垛為高地)。
營溪:傳宋岳飛率兵南下,在一小河邊扎營路宿,故名營溪。
王垛:明嘉靖年間蘇州閶門王姓移居于此,并筑垛田,故名。
沙崗:古為沙灘埂子,后形成集鎮。初名沙崗梓,1958年改今名。
白甸:唐代為一大墩子,居住許多人家,四面環水,白茫茫一片,故名。
雙溪:以境內周家溪、倪家溪得名。
仇湖:原是湖灘,仇姓居住,故名。一說村東、西各有一湖,名虬湖,今稱仇胡。